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在逻辑上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和关系:文化和精神的关系、精神和价值观的关系、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的关系、文化总体和文化构成要素的关系。

文化和精神的关系

文化和精神有本质的即发生学的联系,文化是实践的创造物,实践是文化之源。但实践的目的、方案作为理想的意图和内在尺度,是实践创造活动的精神要素。贺麟先生曾经把精神因素作为区别“自然”与“文化”的重要标准。他认为,道是宇宙的规律和准则,万物皆载道。但文化与自然有区别,道之凭借人类的精神活动而显现者谓之文化,道之未透过人类精神活动,隐晦地、自发地显现者谓之自然。精神是文化对道自觉显现的凭借和条件,就此而言,精神为文化之体,文化为精神之用。精神是文化的实质和本体,而文化则是人类精神的载体和显现,两者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两者一致的意义上强调文化建设的意义。他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论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时,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性:“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些论述阐明了精神因素在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精神是文化之体,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那个民族精神的体现。要把握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奇迹背后的文化动因,首先要着眼于区域文化内含的精神基因。

精神和价值观的关系

精神是文化之体,价值观是文化之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在自然界,一切都处于盲目的相互作用中,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无意识的。在社会历史领域,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自觉的意图,一切都处在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价值观念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历史必然性和自然必然性的区别在于,它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作为自身存在的一个必要环节。价值观念随着历史实践的发展而日新,在人类的世代亿万次实践活动中,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念会不断显现并逐步积淀为重要的精神基因,转化为人类活动的秩序和制度,从而规范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把文化中包含的精神力量称为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对于精神文化而言,价值观念是文化精神中更为核心的构成要素。价值观是传承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文化的基因,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化发展中起着中轴作用,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支柱,决定着该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关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根本所在。

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关系

理想信念构成人类精神生活的主导因素,是人们价值观念的核心指向。革命理想高于天。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和信念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在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如果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理想信念不牢,地动山摇。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就体现了这种逻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是党的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理想信念对于革命政党而言具有永久性,它要求确立了初心使命的共产党人不可见异思迁、不可中途变节。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的关系

人的理想信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共产党人如何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科学理论是实现其政治理想、阶级使命、政治任务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以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文化总体和文化构成要素的关系

我们讲精神、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理论创新,都不能脱离文化总体孤立地去强调,因为这些构成要素不能在文化的有机系统之外孤立地存在。以价值观为例,谈价值观不能落于蹈空的玄谈,即不能离开文化总体而空谈抽象的价值观,同样一句话,年轻者和年长者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同,究其原因是人生历练和文化素养的深浅不同。离开深厚文化的浸润和陶冶而单讲价值观,价值观就会成为空洞无内容的词句。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和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如上所述,整体性原则是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坚持辩证法的系统观是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抓住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推进文化整体性功能优化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要树立系统思维,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文化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形态,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握文化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构建中国哲学原创性学术体系,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形态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习强国作者:李景源